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通用16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篇1前几天去新华书店逛了逛,发现显眼的地方架满了韩寒的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的小说看了不少,可他的杂文没怎么看过,一是本身不怎么喜欢看杂文,二是上网的时候也不会有时间去关注他的博客。随手翻了翻,发现价钱挺合适,买回去当摆设也行,抱着这样的心理,我买下了这本书。
买回来后摆在桌子上放了几天,一直没有去看,想着以后有时间了再说,所以说要是真心想去看一本书,最好是把它从图书馆里借回来,这样在还书期限的催促下还有可能看完。直到有一天寝室停电,百无聊赖下我拿起了这本书,想着拿它消磨消磨时间,不得不说韩寒的文章中充满了讥诮与幽默,在这些幽默中我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用了差不多3小时浏览完了这本书,只能说是浏览,翻到哪篇看哪篇,然后又用了半小时把整本书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怎么还没来电,都停了一下午了。没错,这本书给我的思考没有来电给我的思考多,又或许是我的经历还不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体会不到这个社会的大不公平,当然,社会中的各种小不公平或多或少我也碰到了。
这本杂文集里最负盛名的恐怕就是韩三篇了,每篇讲一个问题,第一篇说的是中国需不需要变革,第二篇说的是中国应该从哪方面变革,国家制度或是公民素质,第三篇则是韩寒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民主和法制的“讨价还价”。韩三篇在年前引起了网络上的轰动,因为不少作家都不能或不敢或不想讨论民主和法制的问题,他们都被中国的体质框在里面,束手束脚。韩寒挑起了这面大旗,引发了网络上对民主和法制广泛的讨论,算是一次小小的文艺复兴。说到文艺复兴,我讲一个书上的段子,韩寒当初办《独唱团》的时候往有关部门报的是“文艺复兴”这名字,没给批,说是带“文艺”两字的都不批新杂志了,于是他启用了第二个名字,也就是现在的“独唱团”,没出几期杂志,带“文艺”两字的杂志都让批下来了,后来他才明白,不是“文艺”有问题,而是“复兴”有问题。中国的专制体制久为外国人诟病,我就听过这样一个事,说是外国的学生通过对中国留学生的接触,竟然以为中国人都享受专制,而不喜欢民主。外国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最热烈的话题往往是政治,而中国学生讨论的最热烈的话题却往往是网络游戏。中国人口众多,在当下实现民主有一定困难,但困难不代表不可能,也不代表你可以忽略这个困难的问题从而不作为,路要一步步走,不然怎么走得到尽头,有一句广告词用在这里正好,路再长,也长不过我37码的脚步。
韩寒的这本书中除了韩三篇,其余的则是一些访谈记录和短篇,有讽刺现实的,有谈论自己生活的,其中带着不少机智的闪光点,能让读者会心一笑。在《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自己朋友带自己在长安街上违规调头的事,牛逼哄哄的享受山寨特权带来的好处。里面有一句话让我笑了,“没过十秒,那辆奥迪突然满血,全身能闪的地方都闪了起来。随即,我被后车用扩音喇叭披头盖脸的骂了一顿”,想象一下,这辆车的画面和车主气急败坏的表情,从车主的脸色和行为都让我联想到螃蟹这种横行霸道的动物。
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浏览一遍能记住的也没多少,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无关于体制,无关于民主,只是做好自己,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并且能够不碰到壁。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篇2《我所理解的生活》是韩寒今年最新出版的杂文集,里面收集了一些韩寒博客上面的文章,文字依旧犀利,见解依旧独到,剖析依旧准确,看过之后,自己对生活也多了一份了解。
有的人不喜欢韩寒,原因多种多样,也常常因此而不去看他的文字。我看过韩寒的一些杂文集,所以就有一些朋友来问我为什么喜欢韩寒,这让我挺郁闷的,喜欢一个人的文字跟喜欢一个人关系并不大,不管是因人废文还是因文废人,都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因为这可能会让我们错过一些好书,或有趣的人。
因为这本书是寒假看的,内容已经被我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还是来谈谈我所理解的生活就行了吧。
我所理解的生活,其实就只有一句话:生活没有应该是什么样子,生活就是自己想过的那个样子。
我所理解的生活,应该是随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被外部因素影响,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为蝇头小利而焦头烂额,不为他人眼光而装酷。遇到快乐时可以尽情快乐,遇到痛苦时也无需刻意去说服自己对眼前的痛苦表示欣赏,然后在这痛苦中寻找机会。生活就是自己心里的那个世界。
我所理解的生活,当然应该是积极的,那些内心阴暗思想消极的人不在上述之列,对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才是在对自己负责。
生活还在变化,每天都可能有惊喜发生。一代美女老去了,总会有一群新的女孩丰满起来,所以无需担心快乐的生活会消逝太快,用心去过生活,生活就会回馈你快乐与希望。
夏天到了,天气热了,走在广商路上又将让自己产生审美疲劳。看着路上那些白花花的小腿,恍惚间,以为看到那些超短裙在飘动,茫然地不知道是风动还是裙动。后来顿悟:色者心动。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篇3这是韩寒的最新出的一本书,一本杂文集,有韩寒对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例如:什邡事件。有韩寒去台湾后的感慨。有对90后的新看法。还有一些韩寒回答媒体记者的问题等。
总而言之,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你可能会觉得它没什么中心思想。但是书中就是要告诉你韩寒理解的生活,有几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
1、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2、做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情你会一直快乐。
3、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4、不要整天老师想着怎么成功,而是想着如果避免失败。
5、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永远是你的才能!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篇4最近读了韩寒所写《我所理解的生活》。2013年三十岁的韩寒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谈及感情、家庭、偶像等话题。第一次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生活中真实的韩寒,以及他对生活的具体理解。
以前接触过韩寒的书 《三重门》,总是可以得到很多的感触,他的文章揭露着太多太多的社会现实,同时他自己也有很多感慨。有读者说韩寒的新书文字一如既往的犀利,敢于表达,敢于批评,思想更加成熟、更平和。
韩寒说他所理解的生活就是没有人问他生活究竟是什么。他也不会问自己生活是什么。最后,也没有人来问他,他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可是我呢? 我这个还未处在社会现实中的高中生,我能理解什么是生活吗?也许可以,也许不可以。 ……此处隐藏9355个字……手法写文章。虽然模仿的乱七八糟,但那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反而,我很感谢这位韩寒,让我了解自己,原来在内心深处有许多细腻的心思,是我可以用我自己的笔,用我自己独有的风格,呈现在我自己文章里。
说来可笑,我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写文章了。但是写计划,写总结,写读后感更为顺手些。在这几年里,写的更多是短诗,在往前几年是写长诗,在往更久以前写的是大篇幅文章。只能说,每段时期里,社会的大背景是不同的,经历事情的情绪不同,所呈现的作品也是不同的。
这几年中,关于韩寒的作品,是在他微博与博客的文章阅读的更多些。所以在阅读《我所理解的生活》时,就像和老朋友见面一样。亲切、自然、熟悉是最直接的感受。
最开始读韩寒作品时,很喜欢他的文笔。带点黑色幽默,明里暗里的讽刺社会。对于叛逆期的我,确实是很合胃口。也是他能一直吸引我阅读他作品的原因。
而这本书更多的是“柔”。柔在于他的态度,柔在于他的文字,柔在于他的情绪。
那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更大的感受是,我与这位作者一同在成长。虽然我们不认识彼此,虽然我们没有见过对方,甚至我们不在一个城市中生活。但是,我们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对待所理解的生活,却是那么相同。
原来,韩寒也喜欢在深夜写作。我也是这样。
深夜,心静,许多白天所隐藏的情绪会被深挖出来。等到天亮,这些情绪,又继续会被掩藏。
并且,韩寒总结他这些年写作经历过的三种变化。“说服你,拉拢他,剖析我”。不得不让我佩服,一位会使用文字的作者,他总是能用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让我不断的去进行思考。
是的。曾经,想着怎样去说服读者去进行的写作,时间长了,发现容易这样容易背叛自己;曾经,想这怎样去拉拢读者去进行的写作,时间长了,发现这样容易迎合大众;而现在,更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想。
通过用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想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把自己的作品翻出来看看。才发现,我们让自己陷入在愤怒、忧郁、烦恼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发现,我们让自己陷入在失恋、伤心、痛苦、回忆很长的一点时间;才发现,我们最后都可以坚强的走出自己最低谷的时期。
而现在的一切只为自己。只为了解自己,只为认识自己,只为剖析自己。
我该庆幸,我不需要为了谋生而动笔写作。我可以在开心时写作,我可以在难过时写作,我可以在有感动的时候写作。我只在,我想写作的时候写作。不为一切,只为我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写作。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韩寒。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篇16我早已知道韩寒的大名,在我的阅读概念里,对于韩寒的了解更多来自报刊网络,他同时拥有赛车手和作家两个身份。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样一个人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思考。然而他的笔下,一个现实的世界里走着许多面目全非的人。
对国家社会,他有勇气发表见解,不在乎别人看法说法;对自己,他客观地指出自身不足,反思言行举止是否得体。虽说话直白,招来社会舆论的误解讽刺,可他这个独立的人依然坚守初衷。在人性冷漠的社会环境中,曾有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站出来批判社会现象,而与此同时中国千百万同龄青年思想着什么?或许混混过日一事无成,或许忙碌朝夕日理万机。彼一时,此一时,谁能在心中腾出一席之地,细看明思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作为社会公民所肩负的基本的道义?
国事即家事
国家就是我们的家,身为一个家庭成员无不对家事上心。
很多人恨特权,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随便挂个警备牌就能在长安街上调头的事还真不少。拥有特权的人享受特权带来的虚荣和愉悦;没有特权的人厌恶特权;人总是很矛盾;可这些拥有特权的人多顾取悦自己。
前年七月的一场特大暴雨袭击北京,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这座地表光鲜,地下不堪的城市最终变身水城。为死难者默哀。城市里看的见的地方重要,看不见的地方更重要。要是人们多留心一些细节,尽量做到规划合理,那这座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
真爱就是要让被爱者更受尊重,而不是以爱之名逃避惩罚,以爱之名让这个国家变成一个笑话。热血,没洒对地方就会成鸡血。
虽然可以说很多事是官方的错,但无奈却也成了这个民族的注释。
韩寒写到,“中国的老百姓和小龙虾很像,最能忍最能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生存,虽然有两只钳子,但常被人在背后捅刀,而且也夹不到对方。一有惊吓,第一反应就是往后退。”形容得太逼真,令人拍案叫绝。这又不得不让我想到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他指出胡同文化的精义就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真有你的!
民主与法制并不陌生,每个公民都可以谈论它,关心它并且完善它。
常有国事离我很远的错觉,实则很近。
崔卫平老师说过一段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人事即心事
“没人能让所有人满意,所以让自己和你中意的人满意就可以了。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许就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纳和抛弃的过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独前行的旅途。”读了韩寒的这么多文字给了我一个整体的启示: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听从心灵的选择。
韩寒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自己与公众人物形象极为不符的心理活动也毫不掩饰地说了出来,或许多于他来说这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勇气,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一如继往的犀利,敢于表达,敢于批评,思想成熟、平和。但对于我来说,这是需要努力的,因为我总是想太多,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束缚。其实细想想,与其费尽心机追求那些浮云般的东西,倒不如听从内心,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找到自己所热爱的才重要,千万不要放弃不要怕嘲笑。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永远是你的才能。
是我,造就自己。
在文字中,我看到一路走来的韩寒,这艰辛的人生历程也是心路的成长历程。经历过的事才会在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才会有真切的感悟。
景由心生,因心事而成人事。在他的心境里,每一个人,纵然缺点一身,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长于他人的,那是你区别于他人的标记,也是造物者公平的地方,就看你能否找到这些标记。他人的鼓励是助燃的汽油;他人的笑话,也是汽油里的添加剂。
这样的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能够守住自己的一方圣土。
小事即大事
总而言之,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你可能会觉得它没什么中心思想。但是书中就是要告诉你韩寒理解的生活。在如今资讯鱼龙混杂的时代,不能一味相信眼睛、耳朵,要相信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后的内心感觉。当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才刚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幸运地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楼有车当然好了,没有,难道哭吗?所以呢,我们一定要享受我们所过的生活。生活小事亦是重要的大事。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即是我最大的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